中国自古讲求门风,注重家教,而家规家训作为规范和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,代代相传,对家族后世起着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。今日选取几篇家训,既具有广泛代表性,又是经典中的经典,与大家一起赏析。
谏人之短,平心静气原文:亲戚故旧,因言语而失欢者,未必其言语之伤人,多是颜色辞气暴厉,能激人之怒。且如谏人之短,语虽切直,而能温颜下气,纵不见听,亦未必怒。
若平常言语,无伤人处,而词色俱历,纵不见怒,亦须怀疑。昔人谓“怒于室者色于市”,方其有怒,与他人言,必不卑逊。他人不知所自,安得不怪!故盛怒之际与人言语尤当自警。
前辈有言:“诫酒后语,忌食时嗔,忍难耐事,顺自强人。”常能持此,最得自制。——宋·袁采《袁氏世范·处己》译文:亲朋挚友,故友旧识,因为说话不妥而友爱破裂的,未必都是因为说了伤害别人的话。
许多是因为态度、言词、语气过于粗暴,所以激起了别人的恼怒。好比规谏别人的短处,话语虽然中肯坦白,却能和颜悦色,纵使不被对方听取,也不至于惹怒对方。平常说话,本没有伤人的地方,而言辞声色都很严厉,纵然不惹对方恼怒,也会让人怀疑。
昔人说:“在家里生气后,难免要把怒色带到外面去。”正值他生气的时候,和别人说话,一定不会表现谦逊。别人不知道是什么缘由,怎么能不奇怪呢!因此在震怒的时候和别人说话更应该警惕,不要伤害了别人。
前辈曾经说过:“喝酒后诫说话,用饭时忌生气,能忍受难以忍受的事,不与自以为是的人争论。”能经常坚持这样做,对自己是有利益的。
病从口入,祸发齿牙原文:病从口入,祸发齿牙,凡饮食不知节,言语不知谨,皆自贼其身,夫谁咎?——明·庞尚鹏《庞氏家训·严约束》译文:疾病大多由口带入体内,祸患大多从口中惹出来。通常饮食不知控制,言语不知审慎,都是自己在伤害自己,能怪谁呢?一技之长,始于念书原文:夫明《六经》之指,涉百家之书,纵不能增益品德,敦厉民俗,犹为一艺,得以自资。父兄不行常依,乡国不行常保,一旦流离,无人庇荫,当自求诸身耳。
谚曰:“积财千万,不如薄伎在身。”伎之易习而难得者,无过念书也。
世人不问愚智,皆欲识人之多,见事之广,而不愿念书,是犹求饱而懒营馔,欲暖而惰裁衣也。——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译文:明晓六经的要旨,广泛涉猎百家著作,纵然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,整饬社会民俗,也能学到一技之长,得以自立。怙恃兄弟不行恒久地依靠,家国也不能永远作为保障。一旦流离失所,无人可以呵护,就当求助于自身了。
有谚语说:“家财万贯,不如有一技之长。”种种武艺之中最容易学又最值得崇尚的莫过于念书。
世上的人不管是愚钝还是聪慧,都想认识许多的人,见识许多事,可是如果不愿念书学习的话,就如同想吃饱却懒得去做饭,想穿得温暖些却懒得去做衣服。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学不知理原文: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然玉之为物,有稳定之常德,虽不琢以为器,而犹不害为玉也。人之性,因物则迁,不学,则舍君子而为小人,可不念哉?——宋·欧阳修《诲学说》译文:如果玉不雕琢打磨,就不能制成精致的玉器;如果人不学习,也就不会明白世间万物的原理。
然而玉有它自己稳定的特性,纵然不打磨制作成器物,也不妨害它仍是玉的本质。人的天性,会因受外界影响而改变,如果不学习,就不能成为君子而酿成小人,这岂非不值得思考吗?人之进道,唯问其志原文:人之进道,唯问其志,取必以渐,勤则得多。
山霤(liù)至柔,石为之穿;蝎虫至弱,木为之弊。夫霤非石之凿,蝎非木之钻,然而能以微脆之形,陷坚刚之体,岂非积渐之致乎?训曰:“徒学知之未可多,履而行之乃足佳。
”——汉·孔臧《与子琳书》译文:人学习道业,最关键的是看他的志向,要进取必须用循序渐进的方法,勤奋不辍,就会收获许多。山涧水流的能量是极其柔弱的,但可以穿破石头;蝎虫的气力是极其弱小的,但可以破坏树木。山涧水流不是能凿石头的凿子,蝎虫也不是能钻树木的钻子,却能以微小柔弱的形体,攻破坚硬坚强的工具,岂非不是日积月累逐步到达的吗?古训曾经说过:“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获得并不值得歌颂,能够亲自实践者才是值得称道的。
”志存高远,坚定不移原文:夫志当存高远,慕先贤,绝情欲,弃凝滞,使庶几之志,揭然有所存,恻然有所感。忍屈伸,去细碎,广咨问,除嫌吝,虽有淹留,何损于美趣?何患于不济?若志不强毅,意不慷慨,徒碌碌滞于俗,默默束于情,永窜伏于凡庸,难免于下流矣。——三国·诸葛亮《诫外甥书》译文:为人应当胸怀高贵、远大的志向,仰慕先贤的所作所为,隔离私欲邪念,扬弃阻碍前进的因素,使自己勤学上进以成才、高贵志向清晰地存于心中,并不停地用它来激励自己。要忍受逆境温顺境的磨练,抛开琐碎的杂事,广泛地向别人请教,摒弃与他人的愤恨和羞耻的心思。
这样即便才德一时不为世人所重视,仕途一时受到影响,对自己的志向有什么伤害呢?又何须担忧终无所成?如果志向不坚韧弘毅,意志不激扬慷慨,只是碌碌无为,为世俗所牵绊,默默无闻为世情所束缚,那势须要长时间沦为平庸凡俗,流于平凡微贱。欲不行纵,志不行满原文:《礼》云:“欲不行纵,志不行满。”宇宙可臻其极,情性不知其穷,唯在少欲知足,为立涯限尔。
先祖靖侯戒子侄曰:“汝家信生门户,世无富贵,自今仕宦不行过二千石,婚姻勿贪势家。”吾终身谨记,以为名言也。天地鬼神之道,皆恶满盈,谦虚冲损,可以免害。
人生衣趣以覆寒露,食趣以塞饥乏耳。形骸之内,尚不得奢靡,己身之外,而欲穷骄泰邪?周穆王、秦始皇、汉武帝富有四海,贵为天子,不知纪极,犹自败累,况士庶乎?——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止足》译文:《礼记》说:“欲不行以放纵,志不行以满盈。”宇宙尚且有止境,人的性情欲望则没有个止境。
只有少欲知足,立个限度。先祖靖侯教诫子侄说:“你家是书生门户,世代没有泛起过豪富大贵,从今做官不行凌驾二千石,婚姻不能贪图权势之家。
”我衷心信服并牢记在心,视之为至理名言。天地鬼神之道,都厌恶满盈,谦虚贬损,可以免去祸殃。人生穿衣服的目的是笼罩身体以免严寒,吃工具的目的在于填饱肚子以免饥饿乏力而已。
形体之内,尚且不行奢侈浪费,自身之外,还要极尽骄恣放纵吗?周穆王、秦始皇、汉武帝富有四海,贵为天子,不明白适可而止,尚且招致失败的祸患,况且普通黎民呢?为人处世, 切忌自负自傲 原文:夫人有善鲜不自伐,有能者寡不自矜;伐则掩人,矜则陵人。掩人者人亦掩之,陵人者人亦陵之。
故君子不自称,非以让人,恶其盖人也。夫能屈以为伸,让以为得,弱以为强,鲜不遂矣。
夫毁誉,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,是以圣人慎之。孔子曰:“吾之于人,谁毁谁誉。如有所誉,必有所试”。又曰:“于贡方人。
赐也贤乎哉,我则不暇。”以圣人之德,犹尚如此,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?——清·王昶《诫子书》译文:一小我私家如有点善行很少有不夸口的,有点才干也很少有不自负的。夸耀自己就容易看轻别人,自负自傲就容易盛气凌人。
不懂谦让的人,别人也不会对他谦让;盛气凌人的人,别人也对他盛气凌人。所以君子不炫耀自己,不是因为谦让他人,而是不喜欢掩蔽他人。
能以屈为伸,以退为进、以弱为强的人,少有不成事的。诋毁与赞誉,正是爱恨的理由、祸福的转机,所以圣人都审慎地看待。孔子说:“我对于人,诋毁过谁?赞美过谁?如有所赞誉的,他肯定经受了磨练。
“又说:“子贡好评论别人。子贡(端木赐)你就很贤能吗?我就没那闲功夫去议论人家的不是。”凭圣人的品德,还尚且这样说,更况且平庸之辈却随便论人是非呢?立志高远, 择善而行 原文:人无志,非人也。
但君子用心,有所准行,自当量其善者,必拟议尔后动。若志之所之,则口与心誓,守死无二,耻躬不逮,期于必济。若心疲体懈,或牵于外物,或累于内欲,不堪近患,不忍小情,则议于去就。
议于去就,则二心交争。二心交争,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矣!或有中道而废,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。以之守则不固,以之攻则怯弱,与之誓则多违,与之谋则善泄;临乐则肆情,处逸则极意。
故虽富贵熠耀,无结秀之勋;终年之勤,无一旦之功。斯君子所以叹息也。——三国曹魏·嵇康《诫子书》译文:人如果没有志向,就不能被称为人。
但作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,应该有其行为准则。应当择善而行,先确定目的,然后再行动。
一旦志向确定下来,就要心口如一,至死不悔,说到做到,肯定到达目的。如果身心疲惫懈怠,或者被外部事物所牵累,或者被心中欲望所左右、不能忍受暂时的疾患,不能克制细小的欲望,就会犹豫不定;一旦犹豫不定,便会做与不做二心;二心交争不定就会导致立志之前的欲念取胜。有的人中途而废,有的人功亏一篑,最终都导致失败。
用这种做事中途而废的人去守城,就守卫不住;用这样的人去进攻,就会胆怯;与这样的人盟誓,他就会违背誓言;与这样的人谋害,他就会经常泄密;这样的人遇到享乐的时候,就会放纵情感;居于清闲之地就会随心所欲。因此,这样的人外貌看来繁花耀目,但却不行能效果;虽终年勤苦,却一点收获也没有。这就是君子为什么要为之叹息的缘故。
教育子女, 四戒四宜原文:怙恃同负教育子女责任,今我寄旅京华,义方之教,责在尔躬。而妇女心性,偏爱者多,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,反足以害之焉。其道维何?约言之有“四戒”、“四宜”:一戒晏起,二戒懒惰,三戒奢华,四戒矫傲。
既守四戒,又须规以四宜:一宜勤读,二宜敬师,三宜爱众,四宜慎食。以上八则,为教子之金科玉律,尔宜铭诸肺腑,时时以之教诲三子,虽仅16字,浑括无穷,尔宜细细领会,子弟之乐成立业,尽在其中焉,书纷歧一,容后续告。——清·纪晓岚《论教子》译文:怙恃配合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,现在我寄住在京城,教育子女做人正道的责任就落在你一小我私家的身上了。
而做母亲的天性,多对子女有所偏爱,殊不知偏爱而不讲原则,反而足以祸患自己的子女,那教育子女的原则是什么呢?简陋说来有“四戒”、“四宜。一戒晚起,二戒懒惰,三戒奢华,四戒自满。
既要遵守四戒,又必须有四宜的规则。一宜勤苦念书,二宜尊敬老师,三宜敬服众人,四宜审慎饮食。以上八条,是教子的不行变换的条例,你应该牢记在心,时时用之教育三个孩子。虽然上述只有十六个字,但它总括了无穷的意思,你要仔细领会。
孩子们未来乐成立业,都在这十六个字之中。-end-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侵删。
本文关键词:博亚app最新官方入口,昔人,10则,家训,经典,中的,中国,自古,讲求
本文来源:博亚app最新官方入口-www.xajkgy.com